| 会员登陆

九正建材网

新闻资讯

订阅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九正建材网 > 企业动态 > 2004年建材行业**新闻暨十件大事

2004年建材行业**新闻暨十件大事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07-06-05 10:02:22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中国建材报评出建材行业2004年十件大事  一、建材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利润创历史**高纪录。  预计全国建材行业全

中国建材报评出建材行业2004年十件大事   一、建材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利润创历史**高纪录。   预计全国建材行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5%,高于全国工业16.9%的增长速度预计。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预计350亿元,创历史**高纪录,同比增长约36%。产销衔接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材行业发展成为行业共识。       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和建材行业大型企业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材工业的发展全局,积极建立和发展循环经济,全面落实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材工业可以也必须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的工业。   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支持建材工业发展。   国家领导先后视察了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和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等,对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   四、新型干法工艺成为水泥工业的主导力量,我国水泥工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2004年我国新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约130条,新增熟料生产能力1亿多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约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35%。在新建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日产4000吨以上规模的超过50%。在世界已有的7条日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中,安徽海螺集团拥有4条。   五、我国建材工业技术装备日益逼近国际先进水平,行业技术进步取得明显成果。   日产5000吨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并实现成套出口,日熔化能力为900吨的亚洲**大规模浮法玻璃生产线在江苏华尔润集团公司投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巨石集团6万吨无碱池窑拉丝项目投产,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0.7毫米超薄玻璃下线,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在线Iow-E玻璃下线。建筑陶瓷7800吨压机研制成功。我国建材行业首次推出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有37个项目获奖,诞生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   六、建材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显著成果。   2004年全行业实现贸易额超过160亿美元,其中出口近70亿美元。卫生陶瓷、墙地砖、釉面砖、玻璃纤维织物和玻璃纤维纱等出口金额增长幅度都在40%以上,水泥、玻璃等行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项目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取得积极成果。中国凯盛国际工程公司签约印尼900吨浮法玻璃总承包项目,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出口5套大型水泥生产线,河北晶牛集团在菲律宾建设晶牛工业园,中材国际工程公司战胜世界**国际公司签约沙特日产5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   七、企业兼并重组迈出新步伐,大企业、大集团迅速成长。   水泥、玻璃行业的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迈出新步伐。中国建材集团、安徽海螺集团、中国材料科工集团等大集团积极探索开展跨地区的资产重组活动,实施产业升级和企业扩张。拉法基、圣戈班和我国台湾玻璃集团等外资、台资企业加快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扩张。一批大型建材企业集团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显现,大型企业集团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明显高于小型企业。       八、建材产品与人民生活关系日趋紧密,建材行业明确提出大建材理念,确定四大发展战略。   建材产品作为重要的消费品,与人民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明确提出要建立服务于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大建材发展理念,造就更多名企业、名品牌,并提出建材工业要实施四大战略。《中国建材报》开展“**企业”、“**品牌”、“**人物”的三名推荐活动,赢得了建筑、房地产业和建材业的共同关注禾口积极参与。   九、平板玻璃行业实现利润大幅增长。   2004年我国平板玻璃行业预计实现利润超过30亿元,创历史**高纪录,同比增长约为300%。另一方面,2004年全国新建成投产约23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新增生产能力6500多万重量箱,这也给2005年的市场带来了压力和考验。   十、限制使用石棉产品系列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建材报关于石棉使用问题的讨论引起行业内外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和机构参与研讨。舆论呼吁我国有关部门要及早着手,尽快采取措施,站在为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子孙后代的福祉高度负责的把石棉问题解决好,逐步限用和禁止使用石棉产品

分享到: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