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苹果智能家居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
6月3日,据外媒报道,首批发布的苹果HomeKit智能家居产品分别来自5家厂商,这些产品可以通过iPhone、iPad或iPod Touch控制灯光、室温、风扇和其他家用电器。还有说法称,苹果有望在iOS 9中增加“Home”应用,用以管理控制支持HomeKit框架的智能家居设备。
幻腾智能CEO王昊表示:“现在大家意识到了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家电厂商在云端、控制领域不够专业,整合同类品牌更不现实,一定要有独立于设备本身的平台。因此,智能家居领域不可能一家独大,即使是苹果,也是选择集各家之力以完善其生态圈。”
时隔1年终落子
据悉,苹果员工近期正测试某个包含名为“Home”应用的iOS 9系统。通过“Home”,用户除了能设置智能家居产品外,还可把不同产品归类至不同房间,并连接Apple TV。倘若如此,这将能更好配合苹果去年推出的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
众所周知,苹果对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以搭平台、构建生态为方向,此前推出“连接中枢”HomeKit的目的就在于此。而在首批支持该平台的智能设备发布前,智能家居市场并未因苹果的加入而火速升温。但不可否认的是,凭借品牌优势,苹果更易授权众多第三方厂商,使其生产符合自己兼容要求和安全标准的设备。一旦苹果的布局开始深入,对生态链的号召力将是亮点。
首批支持HomeKit的五款产品,其中两款已上市,另外三款计划于未来几周内开始销售。日前有分析认为,首批HomeKit设备的问世,标志着苹果对智能家居的框架规划逐渐明朗。
记者留意到,谷歌近期刚在2015 I/O大会发布了代号“Project Brilo”的操作系统,瞄准物联网和智能家居领域,同期发布的还有**语言“Weave”,具备跨平台、支持开发者API等特性。
事实上,除了国外巨头谷歌、苹果、三星外,国内互联网企业小米、京东,家电厂商海尔、美的等都在涉足智能家居,苹果的推进无疑有利于助推行业发展。
大小厂商生态的融合
国内外智能家居的生态现状如何?王昊认为,国外的发展速度相对慢一些。比如,谷歌收购Nest后发布了一系列协议,但除了Nest自己,还没有出现其他厂商的成熟产品。苹果也是在推出HomeKit后,过了很久才推出**批产品。反观国内,涌现的智能家居平台众多,除了BAT都有布局外,比较典型的是京东,自己不做产品,纯做平台。那么,与搭平台的大厂商相比,小厂商的布局空间在哪儿?
“大公司做大生态,小公司做小生态。”王昊说,“眼下的智能家居产品,可能更多出现在展会,或是类似玩具般的存在。即便抛开市场是否真存在刚需,相关产品的使用性、稳定性能否经受住用户的长期使用,都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另外,产品的销售渠道也不够成熟。”
消失的一年与变化的市场
不容否认,若不是WWDC(苹果电脑全球研发者大会)临近的新消息和首批支持HomeKit的第三方产品集体亮相,也许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一平台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感。确实,从发布会结束到首批产品上市,苹果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其实一年前,苹果在上届WWDC刚刚发布HomeKit时,《华尔街日报》就曾撰文指出苹果实现这一野心的难度:当前智能家居的技术标准并不统一,而很多公司也都在试图成为这一行业的中心玩家,苹果需要的不仅是一个HomeKit,更需要借助其自身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为这个分化的行业带来通用标准。
苹果正式完成对HomeKit硬件标准的制定是在去年10月,并通过MFi(MadeForiPhone/iPad/iPod)授权计划向智能家居设备商开放制造许可。而在今年初的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不少支持HomeKit的产品已经公开展示。不过,与此前苹果在发布HomeKit时所宣布的庞大支持厂商阵营列表相比,真正拿出产品的仍然太少,且不见如飞利浦、霍尼韦尔等大厂商,而国内厂商方面也是只见噱头不见产品。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硬件标准已经就位,软件层面的打通似乎也已就绪,下半年很可能是HomeKit设备集中爆发的阶段,甚至有传闻称苹果将开发自己的智能家居产品。对于苹果来说,智能家居是一盘大棋,是一个比智能手机更大的生态体系,需要打通近乎不可能完成的跨界资源。况且,上到谷歌、三星,下到小米、魅族,圈子里的玩家都在紧盯着这块蛋糕,且都已走在了前面。本届WWDC也许正是这样一个风向标,苹果需要拿出一些产品,证明HomeKit的未来。
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苹果是一家善于重新定义规则的公司。对HomeKit而言,也需要承担起苹果帝国继续扩张的重任。(钟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