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九正建材网

订阅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九正建材网 > 业界人物 > 黄建平

黄建平

唯美集团董事长

  “用差异化的艺术实现大众化所创造的文化空间,来区隔千千万万的同行品牌,这一点是我们要做的。”---黄建平 

  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记者】:您认为中国的陶瓷行业,最有可能产生世界级品牌。您为什么会持这样的观点?

  【黄建平】:西方国家认识中国是从丝绸、陶瓷、茶叶开始的。这些东西就是中国,有很强的历史渊源。china,就是陶瓷的意思,陶瓷可以说是少有的一个具有国家背书的产品、产业。

  我们觉得要很好地梳理和找回这样的历史主线,或者历史脉络。这就有了我们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这样的产物,因为这个事情国家没有做,我们企业来做。企业来做了之后,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同,认为能够代表我们这个产业,代表我们建筑陶瓷。

  近现代的建陶工业,意大利、西班牙是领先的。我们建立了这个建筑陶瓷博物馆以后,很多国外的陶瓷行业大品牌老板也来参观。原来我们是帮他做OEM,现在他们不得不承认:原来建筑陶瓷的祖宗在中国!他们必须认同我们。我们把这种认同感找出来,再把它放在我们现在的产品上,增加对我们建筑陶瓷行业在中国的这样一种认同感,真正把这个产品要表达的精神价值表达出来。

  中国有这么源远流长的历史沉淀在这里面,如果把它结合进来的话,一定可以成为世界品牌!因为任何一个世界品牌,必须要有一个历史、文化的内涵。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历史的符号,一个一个找回来。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

  【记者】:为什么您认为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黄建平】: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应该说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我国国民的自豪感,都在不断上升。这个是大背景,或者说大环境,给我们带来了机会。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前十年,几乎所有的楼盘、小区住宅都是欧式风格的,不管是房地产的名称也罢,还是建筑物的外观也罢,清一色的欧式风格。但是,近几年,你会感觉到仿中式的,或者说中式的建筑反而更受高端消费群体的青睐。原因就在于,国民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有了提升,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多的认同。这种趋势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今年,是奥运年,是中国年。中国元素越来越受到认同,外国的设计大师、时尚大师也在不断将中国元素融入他们的作品。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回归,是一种文化价值认同的回归。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利用我们的产品工艺设计,来强化这样一种文化,强化这样一种中国文化。因为只有强化中式的风格,才会有自己的原创。

  不可复制的文化创新

  【记者】:你们吸引很多艺术家过来,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对接,有没有考虑会有一个非常长的磨合期?对企业而言,会不会有投入成本的压力?

  【黄建平】:我们不把它理解为成本,而我把它理解为投入;也不把它理解为压力,而是理解为动力。我们做这种文化项目的投入,引进这些艺术大师,让他们生根落地,然后再开花结果,找到创新的结合点,这个投入的产出是影响力,特别是可持续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非常深远的。

  正因为您说的需要长时间的磨合,这代表什么呢?代表门槛很高,代表不是说哪个企业想去模仿就模仿的。许多企业,今天找产品,人家看用什么配方,用什么机器,用什么模具,再挖一些人过来,不多久就仿出来了。而我们的产品,很多同行想模仿,结果是什么呢?半途而废或者不伦不类。因为这确实需要耐心,需要有种毅力,需要有种投入的观念。我们这几年确实也承受很大的压力,因为开始一两年,钱投进去了,却看不出成果来。

  我们不断尝试将艺术的元素模块化,融入到瓷砖当中。现在已经有看得到的成果了,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在我们的终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销售力,通过营销的推动会不断放大。

  【记者】:在你看来,该如何确保这种创新的可持续性?

  【黄建平】:我们不断这样去结合,要让这个结合得到市场认同,得到消费者认同。成功了,我们又会有新的模块不断出现,所以你会发现我们的艺术模块会不断增多。但是它的前提就不是它的独立存在,独立存在没有价值。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比我强很多,宜兴紫砂壶比我强很多。但是只有我们能真正将这些文化形式融入到我们的企业和产品,而且产生创新,使得整个家居空间、艺术和文化品位提升。这就是我们要的,我认为是一个成功的创新。

  我们还要不断导入,可能十年、八年以后,你来看这里可能会有十个、八个各种艺术大师,融入到我们的企业里面,成为我们不断创新的一个源泉。唯美的使命和目标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要将差异化的艺术实现大众化所创造的这种文化空间,来区隔千千万万的同行品牌。这一点是我们要做的,我们有信心。当然这个东西是需要时间的,需要千锤百炼。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