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成都市建筑装饰协会在马家花园大酒店举行“爱心建校行动”发动会后,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建筑业协会装饰分会执行会长、成都市建筑装饰协会会长、中铁二局集团装饰装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小龙先生再次奔赴都江堰、彭州、崇州等地,落实爱心建校工作。
6月20日,陈会长回到成都,抽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陈会长,您好!成都市建筑装饰协会“爱心建校行动”的倡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出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陈会长: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协会立即组织会员单位召开了紧急会议。根据行业特点,大家认为在捐钱捐物赈灾的同时,可以利用行业优势,用实际行动支援灾区重建。
会上,多位与会代表谈及灾区一些校舍倒塌和惨不忍睹的伤亡景象,大家颇为震动,初步商定援助灾区建校。在成都市建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与彭州市政府、教育局取得了联系。协会秘书长带人到彭州实地考察后得知,彭州市大概需要重建学校14座,各校面积大小在2300平方米至8000平方米,根据重建防震要求,预计每平方米造价在1000元左右。
于是,由处于灾区的成都市建筑装饰设计界倡议、成都市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第四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了“爱心建校行动”,并于6月13日召开了“爱心建校行动”发动会。
记者:倡议书中所提到的定向捐助修建爱心学校,具体将采用哪种形式?
陈会长:将根据彭州市政府和教育局的统筹安排,视捐款情况,结合校舍防震重建需要,采取协会独立或者与其他单位联合援建的方式修建爱心学校。建好校舍后,成都市建筑装饰协会还将继续进行援助,为灾区的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记者:“爱心建校行动”为什么要采取实名制方式进行?
陈会长:我们是在报经成都市民政局、财政局批准后,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采取实名制规范操作的。而且这样,不论多少,都能让捐款单位或个人体现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更能发动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进来。
记者:倡议发出后,目前有哪些企业和个人积极响应?进展情况如何?
陈会长:截至目前,成都装饰协会会员单位有80%左右的企业响应倡议,援手爱心建校行动。据了解,在此之前,协会会员单位大都已经自发或者通过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捐物。此外,倡议还得到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四川省建筑业协会、各省市兄弟协会及海外同行业设计人员的大力支持。6月13日,发动会现场捐款43万余元,目前,捐款总金额还在不断攀升。
记者:看来倡议发出后,得到了多方响应和支持。那您认为捐助修建爱心学校,对成都市建筑装饰行业而言,有什么意义?
陈会长:通过捐建行动,一方面能稳定人心,让成都市建筑装饰行业回归到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中;一方面能加强协会与会员单位的凝聚力,促进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回馈社会,提高行业协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另外,我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成都市建筑装饰行业的爱心行动,也会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回报,使行业得以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记者:成都市建筑装饰协会是一个专业性组织,建筑和装饰是你们的强项,将如何在爱心学校的修建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优势呢?
陈会长:作为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我们拥有280多家会员单位,专家众多、人才济济,在爱心学校的勘察设计、建筑施工、装饰装修和建设监理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修建过程中,我们将成立一个建设专家领导小组,严把设计、施工和监理的每一关,并接受地方政府、行业主管和质检部门的检查监督。为此,我们不仅要求防震指数达标、建筑装修质量优良,而且会力求建筑外观和装修设计也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尽量消除地震对孩子们的心理影响,让他们安心学习、快乐生活!
记者:汶川大地震对成都乃至四川的建筑装饰行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陈会长:我个人认为地震对行业的影响非常大,在一段时间内将影响成都乃至四川的建筑装饰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同时也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并带来积极的影响。从地震相关报道来看,灾区乡镇农村房屋倒塌较多,伤亡惨重,县、地级城市新建的一些楼盘小区情况明显好些,究其原因主要是质量问题——建筑地震设防不够、水泥和钢筋质量不达标,偷工减料现象严重。所以,这就要求建筑装饰行业在今后的建设施工和灾区重建中要严格自律,杜绝恶意杀价、层层转包、忽视质量,也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将建筑装修的防震和质量标准全面迅速地在乡镇农村予以贯彻推行,防患于未然!
记者:那成都市建筑装饰协会将会在以后开展什么样的工作来应对地震带来的影响?怎样帮助一些经营受到较大影响的企业呢?
陈会长:首先,我们协会要继续加强日常工作,指导企业自力更生,多渠道开拓项目。同时,继续开展“成都地区设计师大赛”、“金蓉杯评奖”等活动,引导企业回归正常经营轨道。
另外,对于地震警示的积极一面的影响,我们将督促企业加强自律,严把质量关!对于受地震影响较大、经营困难的企业,协会将联系其他省市兄弟协会寻求帮助,引导企业在关注和为灾区重建出力的同时,调整经营思路,向省内非受灾地区和省外拓展业务,主动走出去寻找工程项目。本报记者 雷波